新能源汽车以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认同为取向

2010年03月24日 9:16 388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上述言论,似乎为长期争执不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划下清晰路线。
  近几年来,中国汽车界对于哪种新能源汽车应该得到优先发展一直存在争议,“十五”期间,将纯电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都作为研发方向,“十一五”期间又决定加大对传统能源汽车的技术升级,此后研发和推广工作又将混合动力汽车放在首位,纯电动汽车的分量也有所加重。
  交流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阐释了他将在“十二五”计划里起草关于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思路。
  欧阳明高认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这“三横”上的基础仍不牢固,国家要将主要投资放在“三横”上,打好基础。同时在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这“三纵”战略上同时起步,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分阶段达到不同的产业化目标。
  欧阳明高将3种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分配给三种不同的车型。“混合动力主攻大客车,纯电动主攻小型轿车,同时燃料电池技术继续不间断地投入研究,但是在‘三纵’战略上的资金投入将主要靠企业。
  然而自2009年3月,国家将“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纳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便呈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之势。
  汽车资深分析师周丽君用了“四个圈”来解读背后的深意。“不排除一些汽车企业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就是为了圈钱、圈地、圈财政、圈准入,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财政补贴,很可能成为一些汽车企业进行‘融资’的新手段。”
  一些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上的“浮躁”情绪,已经被参与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制定者们所察觉。
  “今后在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的给予上,国家很有可能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来考核。”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说。纵向上,政策考核将可能落实到油耗标准上;横向上,谁的车型排放首先达到欧V标准,就奖励谁,燃油限值也是如此,规定几个阶段的指标,谁提前达到就奖励谁。“总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认同作为最后确定技术路径的取向,只要满足市场大环境需求的,国家都将有相关的政策鼓励。”该人士对记者说。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aijawebsit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