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价跌回18年前 创新发展成脱困关键
2012年09月13日 8:56 2861次浏览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周刊观察
隐瞒钢铁产量背后的利益博弈
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表示,河北省涉嫌瞒报5000万吨钢产量。多位河北钢铁企业负责人表示,河北省历年上交的产钢数据均不实。由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具体任务下发到各地方政府,瞒报实际产量成为河北省一些下级政府普遍使用的手段。(2012年9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虽说产能过剩、价格暴跌和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调整的出台或许能够倒逼部分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但迫于“保增长”压力的一些地方政府,却仍在以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对抗这场波及全国的淘汰落后产能的“铁腕”政策。
河北钢企两年前就曾利用“以小换大”、“先拆后建”的变相应付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影子至今仍在显现。而与上次媒体报道中所呈现的“一边淘汰、一边扩大”的状态的情况一样,此次钢铁产量瞒报所突出的“下级政府普遍使用的手段”,却恰恰反映出地方政府对保持地方经济增长而无所顾忌的态度。
在土地财政日益紧缩,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近两年,即便是考虑到钢铁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利润低迷,但一些地方政府不仅不能顾全大局,而且以一种欺骗的方式来换取地方发展的政绩。事实上,河北钢铁产量的虚假事例,只是当前地方利益和中央政策利益博弈的典型样本,而在经济增长显现出缓慢稳定迹象的当前,这样的博弈游戏还会以一些地方政府更为变本加厉的方式来继续推进。
“GDP各省数据总和大于全国”、“地方政府干预企业直报数据”等现象似乎早已经为我们描绘出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担心经济数据“不好看”,开始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干预,而这也提示出我们,当前必须要采取一种方式来规避这样的行为发生。
那么,应该如何才能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比重,进而有效避免一些地方政府的过分“染指”对数据的造假行为?只有健全落后产能退出的监督检查机制,实行问责制,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才能最终做出解答。而在此之前,无论是统计数据造假,还是钢铁产量隐瞒,正是由于缺乏一定的行政问责,才在一定程度上给一些地方政府留下可供操作的空间。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aijawebsit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