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战略的制度准备
2013年06月24日 15:40 3099次浏览 来源: 东方早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再次,中国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海洋战略并为此做好了组织和机构上的准备。海洋资源还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谁拥有控制海洋和开发利用海洋的能力和技术,谁就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领制高点。中国的未来与海洋息息相关,中国的国家战略中不能没有明确的海洋战略。国家海洋战略是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军事等各领域的综合战略体系,是国家为实现维护和巩固海洋权益,促进海洋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所确立的对指导国家的海洋活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方针、政策及战略安排的综合。一项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三个要素:环境、目标和手段。从环境的角度而言,中国的对外经济依存度在2011年就达到惊人的50.1%,有大量的海外利益需要维护,可以说中国发展海权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从目标来看,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从中可见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从手段来看,中国领导层已经提出海军转型,而这次设立中央海权办以及国家海洋局职能调整也可以看作是为达到目标而实施的手段,并且在组织和机构层面予以确定。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整合了海上非军事力量,统一指挥与执法,使其能攥指成拳,“九龙治水”的局面不复存在,中国海上执法力量将向着高效的方向发展,更好地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最后,中国已经开始准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所谓海洋权益,就是国家对一定海洋空间、海洋通道、海洋资源的领有权、使用权和管辖权,开展海上生产、海上贸易、海上交通运输和海上军事活动的自由权。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海洋权益未能得到很好的维护。东海大陆架争端、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美国军舰闯入我专属经济区侦察等等无不显示出中国正当的海洋权益正在遭受侵犯。中央海权办的成立和国家海洋局的重组标志着中国在制定海洋战略和统一海上非武装力量之后,将会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来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中国的合法权益。该合法权益对于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既不是纯陆权国家,也不是纯海权国家,而是一个兼具陆海双重属性,并拥有海陆两个战略正面的半岛性国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基础建立在海外贸易上的国家,海权意识开始萌发。海上贸易、海洋经济具有天然的商品经济属性,它与陆地上春华秋实的农耕文明不同。后者遵循的是自然经济规律,前者遵循的是商品经济规律,而商品经济带来的财富增值,是远远高于自然经济的。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也得益于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以说,这次中央海权办的建立和国家海洋局的重组正是反映了这样的历史规律。可以展望,一个强大的海权中国正在登上历史舞台。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aijawebsit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