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安徽九华新材料公司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2025年10月21日 11:22 72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铅锌   作者:

近年来,在安徽九华新材料公司,一股蓬勃的青年力量正崭露头角。他们为何能如此快速地扎根岗位、脱颖而出?这背后,并非偶然的个体奇迹,而是源于企业以精确识别、精细培养、精准激励为核心的三维育才机制所精心灌溉的沃土。

企业人才战略的起点在于“精确识别”。通过充分结合岗位需求与新入职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该公司为他们量身定制成长路径,确保“花骨朵”栽进“好苗圃”。

铅电解工序的员工许哲远正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该公司根据其专业背景,将他精准安排到技术攻坚需求迫切的电解岗位。在3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从懵懂学徒到工序技术骨干的蜕变。经过一线磨砺,许哲远牵头组建了新质生产力QC小组,成功将铅锭铋元素含量有效降低,不仅使铜冠牌铅锭含铅量提前半年达到99.996%的新国标,更年创效益超30万元,极大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此举为该公司带来了显著效益,他带领的QC小组获得有色金属行业“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实现了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识别是基础,培养是关键。该公司推行“精细培养”模式,尤其注重发挥“导师带徒”的传帮带作用,帮助新人快速提升综合能力。原辅料工序工艺专职徐文亮的成长历程,生动诠释了“精细培养”的成效。

“没有师傅陈国兵的指导,我不会这么快熟悉生产运行情况。”徐文亮感慨道。陈国兵根据徐文亮的工作情况与性格特点,循序渐进地布置任务,引导他快速成长。徐文亮直面高温干燥窑双轴搅拌机主轴故障率高的问题,提出将主轴材质由碳钢更换为不锈钢。该项革新使主轴寿命延长4倍,节约成本8万元,开车率提升近3%,为后续工序的提产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先后获得集团公司“优秀团员”“岗位能手”等称号。

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离不开“精准激励”的保障。该公司建立“成绩+能力”双轮驱动考核机制,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看到清晰的成长方向。锌分厂焙烧工序综合班班长史国宇对此深有体会。

在该公司交流会上,史国宇与新入职大学生分享道:“生产一线虽然艰苦,但能学到真知识,成长更快。”从基层做起,史国宇凭借过硬的能力和优异的成绩逐步成长为班长。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屡次获得公司“优秀班组”称号,他个人也先后被评为该公司及集团公司“优秀班组长”。这套机制如同阳光雨露,让肯实干、有成绩的员工都能绚烂绽放。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aijawebsit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