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沙”之路——国家电投山西铝业澎湃“绿色”发展动能
2025年11月03日 10:29 43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刘志涛 高舒军

山西铝业原料堆场气膜棚

上木章赤泥库
从赤泥库的“大草原”到原料堆场的“充气城堡”,再到生产的“新动能”,绿色的火花到底点燃了“银沙”氧化铝怎样的图景?
近日,笔者走进国家电投集团铝电公司山西铝业(以下简称“山西铝业”)生产线上不同环节的3个区域,在“华丽转身”的赤泥库,在“提档升级”的原料堆场,在“绿色赋能”的智慧场站,聆听企业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笃定绿色发展的故事。
赤泥库上再造“草原”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因含铁量高呈红褐色而得名。其碱性高、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绿色利用与生态修复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然而,走进山西铝业上木章赤泥库,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新覆的土壤上,草甸绵延铺展,护坡上苜蓿摇曳、野菊绽放。昔日的赭红荒坡,已与周边群山、庄稼地和成熟的草香气融为一体,构成一幅质朴自然的生态画卷。
据库区负责人介绍,上木章赤泥库下库区闭库工程是继上封村赤泥库成为全国治理标杆后,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的又一项大型生态治理项目。今年6月底工程完工后,随着绿化养护持续推进,一颗颗草籽破土而出,赤泥库彻底告别荒凉,重获新生。
在推进生态修复的同时,山西铝业持续联合科研单位攻关赤泥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已建成的赤泥选铁项目,年可处理进口矿赤泥170万吨,实现减排34万吨。
矿石原料住进“智能新家”
走进原料区域,巨型白色气膜穹顶之下,阳光为堆积的矿粉蒙上淡蓝光晕,智能降尘系统自动开启,水雾喷涌而出,精准捕捉逸散粉尘。
今年,山西铝业针对矿石堆场储料、装料环节的粉尘问题,建立“领导挂帅、部门协同、多方联动”机制,成立专项组全力攻坚。经过科学论证,企业引入气膜建筑技术,于6月底建成3座总面积达10.8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原料棚,实现智能仓储与环保管控合一。
这座“新家”配备机械鼓风、智能降尘、仪表监测等系统,实现精准抑尘,出口处设置的4台智能洗车机,对车辆进行清洗,形成“封闭存储—清洁运输”的完整环保闭环。
绿色动能“涌动”
依托自有的绿色电力资源,传统“高能”的氧化铝产业正加速向“绿铝”转型。在山西铝业生产现场,与焙烧炉、分解槽相呼应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阵列。截至10月16日,厂区光伏电站今年已输送清洁电能2745.76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51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387吨。
不仅如此,该企业更从源头构建“绿色能源+智慧物流”体系,打造铝土矿运输的绿色动脉。如今,4座充换电站与31台充电桩分布于厂区、矿区,服务290余台电动设备。截至目前,这张绿色能源网络累计充换电量突破54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210吨,消除PM颗粒物166吨、氮氧化物713吨,约为大地新植21万棵树木。
从节能降耗到绿色赋能,山西铝业的实践表明,传统工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全能够突破传统产业桎梏,迈向绿色制造的前沿。未来,随着国家电投集团铝电公司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型铝企业目标的推进,山西铝业“银沙”之路将积蓄更多绿色动能,为美丽中国注入更丰富的生态价值。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aijawebsit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