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旁的答卷——西北铝熔铸厂党支部开展“全员创优、党员争先”活动侧记
2025年11月17日 10:38 16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 作者: 杨军

熔铸厂车间
2025年3月23日晚上10点,西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北铝”)熔铸厂房内灯火通明,急促的脚步声在生产现场此起彼伏,百余根铸棒堆放在角落等待加工。按照常规进度,这批料根本完不成加工,但必须在今夜完成发送——这是季度任务的最后一道关口。
“我是党员,我先上。”西北铝熔铸工区班长贾云峰的话语掷地有声。从熔铸和配料工区紧急抽调来的党员们,在这个夜晚开始了一场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攻坚。
深夜两点,1号机台突然发出刺耳的异响,锯条卡死了,如果等待专业抢修人员将会影响生产进度。贾云峰二话不说,按照安全操作规程钻进机台底部进行抢修,10分钟后,机器重新轰鸣。他拍打着全是油污的工装,眼神坚定:“时间不等人,继续干。”当最后一根铸棒完成加工,班产量达到平时的150%,现场工友的工服早被汗水浸透了一遍又一遍,后背印满着白色的汗渍。
突破边界之外的可能
贾云峰干了20多年熔铸工,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站在机加工设备前。那个深夜,他在物料堆与设备之间来回奔波,一趟、两趟……十趟。看到那座“料山”一点点变矮,他笑着说:“这辈子干熔铸,没想到还能学新本事。”
开展“全员创优、党员争先”以来,西北铝熔铸厂党支部切实发挥党员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大工种”整合,发挥“一专多能”,让人员动态调配从“纸面”走进了现实。当机加工区人员短缺时,熔铸和配料工区的党员立即顶上,当某个炉组任务饱满时,其他区域的骨干随时支援。
吴育虎本来是一名精通设备操作的技术能手,如今还熟练掌握了氩氯供气技能。青年党员牛永刚现已成长为能够胜任多个岗位,确保每一块料件标识清晰准确辨识的多面手。
突破自我,增强自身工作的确定性,适应岗位需求机制,西北铝熔铸厂6号、7号炉组的生产效率明显提升,新的铸锭加工机列升级改造试车进展顺利,新设备投入使用后可大幅减少人力投入,但人的创造力却永远不会被机器替代。
攻关极致标准背后的付出
7系某超大规格空心铸锭,这个对普通人来说陌生的产品,但在熔铸人眼里它却衡量着极致标准。每一个工艺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闪失,哪怕表面一道细微的瑕疵,都可能在使用中演变成问题隐患,不仅造成严重的材料浪费,更直接威胁着产品交付和企业信誉。
面对表面拉痕导致的质量现象,就像一道道“质疑声”横在了熔铸厂众人面前。西北铝熔铸厂党支部迅速成立攻关小组,党员技术骨干扎进生产一线,从工艺流程到化学成分,从操作方法到工模具管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排查。通过一次次调整冷却速度、改进结晶器结构、优化精炼工艺等试验改进,记录本上早就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经过数个熔次的持续攻关,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
当攻关团队将优化后的方案在生产中应用,并通过一寸一寸地检测后,“没有拉痕”的欢呼声在厂房里响起——铸锭表面光洁如镜,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银色光泽。与此同时,这也标志着7系某超大规格空心铸锭在高端产品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每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就是给咱们增加一份本事。”攻关小组成员的话朴实却有分量。通过各项攻关,194、255小规格铸锭表面质量和7系铸锭成品率得到显著提升。在每一项极致标准的数字背后,都是一次次攻关面前的承诺与付出。
博弈停炉8天的“慢”与“快”
今年一季度,正是冲刺“开门红”的关键时刻。由于“三精基地”项目循环水管道施工,熔铸6号这台主力炉组必须停产配合,按下了整整8天的“暂停键”。订单在催,计划在等,有人问:“这个节骨眼上停炉,损失怎么办?”
“停炉就是蓄能!”熔铸厂党支部的回答斩钉截铁。
利用6号炉8天的停产期,熔铸厂党支部带领党员职工全力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项目组加班加点,党员轮班配合,将施工进度大幅提前。与此同时,党员们带头对炉顶保温层进行全面维护,对转接流槽深度保养,对水盘进行设备调试,全员培训标准作业程序,一遍遍演练操作流程。
8天后,6号炉组重新点火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那团沉寂了8天的火,似乎燃烧得格外旺盛。“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不断突破产能瓶颈。日产量相较之前提升10.5%,月产量突破计划,创下历史新高。这是用8天的“慢”,换来了全年的“快”。
从废料中“检”出实打实的效益
一天上午,党员朱宇翔在炉台上巡检时从一堆铝灰中发现了几块银光闪闪的东西,仔细一看,竟是含铝量超过80%的明铝块。“这不注意都当废料处理了,多可惜啊,这些可都是宝贝。”从那以后,他每天都要带几个人在这里“淘宝”——按照铝含量高低精细分类。高品位的,直接重熔;中品位的挑拣出明铝后再处理;低品位的单独存放,交给专业机构处置。
这可是个辛苦活,弯腰、挑拣、分类,一个上午要重复几百次这样的动作。但朱宇翔从不觉得累:“咱们这点辛苦,换来的是实打实的效益。”
“全员创优 党员争先”让每名党员职工都成为成本管控的主人。“企业效益好了,咱们的钱包才能鼓。”最朴素的道理,也是最有力的激励。数据显示,熔铸厂铝资源综合利用率从60%跃升到85%以上,每月回收明铝20吨,复化铝灰渣70吨,一年创造经济效益约300万元。均热炉采用低谷期送电升温策略,低谷期用电比例达到35%以上,每个月节约的电费都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废旧工具焊接修复再利用,在全厂蔚然成风。一把坏了的扒子,以前直接扔掉,现在拿去焊接修复,还能用半年;一根变形的钢管,以前当废品处理,现在校正后继续使用。通过极致降本,绩效激励,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再是空话。
火炉前炼成的能工巧匠
7月的午后,室外温度让人避之不及,熔铸厂房内的温度更是让人难耐。刚完成“双过半”任务,党员们就向着三季度和全年目标冲刺。
年轻的小王去年刚分配来时,曾被炙热的生产环境吓退过。第一次站在炉前,不到10分钟,他就感觉要窒息。“那时候真想离开。”
转折发生在一个夜班。那天,小王第一次独立操作炉组。炉温突然波动,他慌了神,手在控制台上颤抖。师傅走过来,没有责备,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谁都有第一次,看着仪表,稳住。”那一刻,小王感受到了信任的力量。他深吸一口气,按照培训时学的步骤,一步步调整参数。10分钟后,炉温稳定了。
如今的小王已经能够熟练操作炉组设备,他的眼神和师傅们一样专注坚定,充满力量。
2系、7系生产工艺优化取得明显成效,铝铁合金研发实现突破,各项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铸棒通过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5%,6号炉组通过量激增55.25%,今年三季度创出铸锭月发送量历史新高。
每一项成绩的背后,凝结着在高温下坚守的汗水,闪烁着西北铝熔铸人在炉火旁的光和热。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aijawebsit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